起家到當家!梅江區百億電子信息制造業是怎樣“鏈”成的
來源:
原創
發布時間:2023-02-26
點擊:507次
電子信息類企業82家、產業相關就業人數1.5萬人、2021年園區產值突破百億、2022年規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84%……在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下稱“梅州經開區”),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拔節生長,一個嶄新的電子信息制造業集群正在不斷培育壯大,成為梅江區競逐制造業新賽道的先發優勢、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新生力量。
從無到有、從零挺進百億、從企業主要分布上中游產業端到各端逐漸補齊,經過多年悉心耕耘,梅江區電子信息產業一路高歌猛進,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全力構建產業發展的新生態。

如何在產業初具規模的基礎上再創新優勢?
在近日召開的梅江區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23年梅江區將持續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強鏈補鏈延鏈,聚焦產業鏈上下游細分領域招商引資,圍繞電子材料、新型電子元器件等供需端兩側延長產業鏈條,減少同質化競爭,形成優勢互補、全鏈條聯動發展的格局。

由于一批訂單需要趕制,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盈華電子”)的生產線在今年春節假期便開足馬力,全力生產。據盈華電子研發技術中心負責人潘光華介紹,其間企業標箔車間全能生產,每日成品產量約為30噸。
“2023年,盈華電子將在研發設備等方面繼續投入,注重產品性能提升,開拓高端應用市場。同時,二期2.66萬噸高端銅箔項目也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底試產。2024年項目總體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6億元。”潘光華介紹,企業同時將加快產品開發速度,尤其是5G的高頻高速銅箔和鋰電高抗拉、超高抗拉銅箔等,新項目專門成立了研發技術中心,僅儀器投資就接近2700萬元。
去年9月28日,盈華電子年產4萬噸高端銅箔項目一期投產,高端電子銅箔年產量預計可達4萬噸,實現年產值40億元、年稅收1.6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的落地填補了梅州經開區在高端銅箔生產方面的空白,建立起了從高端銅箔、高端覆銅板到高端電路板的完整產業鏈。
梅州經開區的另一頭,廣東泓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Wi-Fi通信等物聯網模組多層高端印制電路板從這里產出并銷往全國。“目前,公司和三星等企業有著穩定的合作關系,為拓展下游產業鏈的一體化,持續向高質量、高價值領域延伸。公司和有多年關系的客戶達成合作,在梅江區繼續推動高端印制板及配套物聯網模組項目建設。”該公司副總經理溫群霞說。
“以前,梅江區承接珠三角的電子信息產業轉移,許多工廠生產的產品附加值較低,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品定位也逐步往高端化、智能化、后端邁升。”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東升園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肖威說。
雖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但要想緩解產業升級掣肘難題,對梅江區來說最迫切的是加快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近年來,梅江區堅持制造業當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瞄準電子信息產業這一新賽道,積極把握梅州加快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廣州增城對口幫扶和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機遇,全力做好補鏈文章,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
突出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精準招商,是其中一個重要抓手。梅江區聘請了17家電子信息行業骨干企業為招商引資顧問單位;簽約引進鼎泰高端電路板增資擴產項目、泓亞高端印制板及配套物聯網模組建設項目等5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4.2億元,達產后預計實現總產值47億元、總稅收2.04億元;借助增城區—梅江區對口幫扶,承接8個“雙區”“兩個合作區”產業轉移項目。
同時,以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線路板龍頭企業為引領,吸引線路板單工序或全工序企業進入園區,補齊產業鏈條。例如,引進梅州嘉睿電子有限公司、梅州市富億達模具有限公司為上述龍頭企業做好生產前端工序配套;引入梅州市錦發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回收線路板企業固體廢棄物;引入吸引梅州市華禹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處理線路板排放廢水等。

“盈華電子作為這條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和園區的部分中游、下游企業有開展合作。我認為只有真正打通內循環,才能最大程度把產業鏈做強,把稅收留在本地,賦能高質量發展。”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遠泰說。
正如李遠泰所說,最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構建產業配套內循環、完善內部垂直分工和產業協同。園區就好比一個大的社區,居民是工廠,合作企業是鄰居,通過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促進企業間發生“耦合共生”反應,企業發展將更有底氣。
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梅州經開區不斷夯實上游、壯大中游、拓展下游,構建集銅箔、覆銅板、PCB、電子電器產品生產等上下游產業于一體的結構緊密的全產業鏈條,全力實現相鄰的企業產品互為配套,形成產品零運輸、利益共分享的共贏局面。
位于梅州經開區的梅州市錦發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錦發科技”)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再生能源行業企業,主要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料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廢氣、廢液、廢渣的回收利用。
“隨著我國環保產業體系正在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等領域快速拓展,我們這個行業前景很好,落戶梅州經開區后,和園區上百家企業均有合作,不用出園區就能開展業務,對我們企業和區內其他企業來說是一件雙贏的事情。”錦發科技負責人李健說。
同在園區內的龍宇電子(梅州)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各種規格的玻璃布基覆銅板、半固化片、多層板內層制作加工壓合,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汽車、計算機、電子信息、醫療、電視等電子電視設備。
“我們的主要客戶有華為、TCL、創維、景旺、中京電子等,僅在梅州經開區內,就與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梅州鼎泰電路板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業有合作。”龍宇電子管理部主任陳耐華說。

打通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內循環,強化供需對接、協同創新和產業共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等共生耦合,便是促進企業抱團鏈條式集聚發展,形成內循環鏈式發展產業生態和互惠共贏發展格局。
在強有力舉措下,產業頭部企業快速聚攏。截至2022年,梅州經開區共有上市企業4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20家、5億元以上企業5家。
產業項目接踵而至。盈華電子、梅州聯進化工有限公司項目一期投產、二期落地,鼎泰電路、梅州科捷電路板有限公司等13個總投資165億元的“打糧食”項目加快建設,工業投資比增164.9%。
“根據近幾年新能源迅猛發展勢頭,市場對電子信息,尤其是高端銅箔需求旺盛。通過企業調整經營戰略或引進項目增資擴充的行為,將有力推動全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做大做強。”肖威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梅州本土企業威華集團在2021年1月成立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將原中纖板廠改建為從事高端電子銅箔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這雖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但也會對電子信息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完善、培育強有力的產業集群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數據顯示,近幾年,梅州經開區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仍然保持著快速發展。園區工業總產值從2018年的77.05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04.27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由2018年的16.8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24.81億元。2022年,工業總產值90.6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1.35億元。
看到成果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當前產業質量效益偏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快,產業層次較低、鏈條較短,企業龍頭少、規模小等制約因素的存在。
梅州經開區是梅州市乃至廣東省重要的電路板生產制造基地,對梅江區工業發展意義重大,但僅土地、環保等硬性指標就為園區產業升級發展帶來了許多限制。
為此,梅江區深入開展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盤活低效閑置土地471畝,投入5.55億元完善園區設施,為優質項目騰出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梅州經開區對產生廢水、廢氣、危險廢物的工業企業下發整治通知,要求各相關企業按整治內容開展自查。凡是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法取得國家排污許可證的生產企業,自行退出生產活動;水耗指標超標企業,則自行采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換代、中水回用等方式,降低能耗、提升清潔生產水平。
近日召開的梅江區兩會提出,2023年,梅江區將繼續深化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提質增效擴容,推動南北兩個片區協同開發,高水平建設融灣合作發展平臺;持續推進經開區低效閑置用地盤活利用,完成廢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智慧園區信息平臺等項目建設,建好用好政府標準廠房,申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讓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價值。
支撐產業發展,梅江區不忘吸納人才,通過實施人才計劃培育產業創新源泉。
“我們公司屬于技術型企業,引進高素質人才對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而引進合適的人才光靠企業的力量是不夠的。”梅州市華禹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洪育佳說,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幫助下,企業依托新引進人才開展技術攻關所取得的成果,污水處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提高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為了有針對性、精準引進人才,梅江區近幾年開展了大量的專題調研、全區企事業單位急需緊缺人才摸查等。通過系統梳理分析,找準人才需求類型及引才制約因素,結合市委、市政府系列人才新政若干措施,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實施靶向引才。
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居,組織博士人才專場招聘會、高校宣傳推介會,梅江區積極開展人才政策宣傳,并在市級政策基礎上制定出臺教育博士20萬元的獎勵政策等措施,推動人才引進取得實質性效果。
看到梅江區制造業發展的良好勢頭,28歲的梅州小伙鐘偉彬通過人才引進回到家鄉,于去年7月入職盈華電子,成為一名銅箔研發工程師。
“原先在外工作時我一直關注著家鄉。得知現在梅州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產業鏈齊全,干事創業的氛圍很好。”鐘偉彬和女友商量一番后,決定一起回到梅州工作。

199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下稱“梅州經開區”);2006年,梅州經開區獲認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9年,梅州經開區獲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并先后獲評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省十大高質量發展突出經開區、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和廣東省特色產業園(電子電路制造)等稱號。
梅江區電子信息產業最早便萌芽于這7.06平方公里的園區土地上。
多年來,梅江區看準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前景,瞄準目標、繪好藍圖,依托梅州經開區這一載體,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全區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國威電子、博敏電子、志浩電子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初具規模,規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產值占比均超過80%,產業質量也不斷提高,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在把握大勢中搶抓機遇,要求梅江區全產業鏈推進,牢牢攥緊發展的主動權。
首先要下好產業規劃“先手棋”。產業要發展,規劃是引領。繼續落實《梅江區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順應通信產業向5G轉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趨勢,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加強精準招商、產業招商力度,補齊補強園區電子信息產業鏈,打造珠三角電子信息產業裝備配套產業基地、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加快“高端印制電路板—智能電子器件—產成品—應用創新”的產業體系構建。
其次要打好培育幫扶“主動仗”。強化龍頭企業領航,帶動上下游企業,以優質企業量變加速產業良性質變,不斷為產業鏈“補鈣壯骨”。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組織好產業鏈各環節有序合作、良性合作,促進業內企業研發、設備、物流、人才等資源共享,不斷增強產業鏈完整性和抗風險能力。
最后要拿出科技創新“制勝招”。產業要發展,創新是動力。科技創新在產業提檔升級過程中發揮著催化劑作用,能夠提高產品附加值,幫助企業取得競爭優勢。要以更大力度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科研投入、技改升級支持力度,加強產學研合作,助力企業在產品研發優化、關鍵技術突破上取得更多成果,全面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從無到有、從零挺進百億、從企業主要分布上中游產業端到各端逐漸補齊,經過多年悉心耕耘,梅江區電子信息產業一路高歌猛進,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全力構建產業發展的新生態。

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現有電子信息類企業82家,產業相關就業人數1.5萬人。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如何在產業初具規模的基礎上再創新優勢?
在近日召開的梅江區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23年梅江區將持續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強鏈補鏈延鏈,聚焦產業鏈上下游細分領域招商引資,圍繞電子材料、新型電子元器件等供需端兩側延長產業鏈條,減少同質化競爭,形成優勢互補、全鏈條聯動發展的格局。

由于一批訂單需要趕制,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盈華電子”)的生產線在今年春節假期便開足馬力,全力生產。據盈華電子研發技術中心負責人潘光華介紹,其間企業標箔車間全能生產,每日成品產量約為30噸。
“2023年,盈華電子將在研發設備等方面繼續投入,注重產品性能提升,開拓高端應用市場。同時,二期2.66萬噸高端銅箔項目也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底試產。2024年項目總體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6億元。”潘光華介紹,企業同時將加快產品開發速度,尤其是5G的高頻高速銅箔和鋰電高抗拉、超高抗拉銅箔等,新項目專門成立了研發技術中心,僅儀器投資就接近2700萬元。
去年9月28日,盈華電子年產4萬噸高端銅箔項目一期投產,高端電子銅箔年產量預計可達4萬噸,實現年產值40億元、年稅收1.6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

盈華電子高端銅箔項目填補了梅州經開區在高端銅箔生產方面的空白。陳綺冰 攝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的落地填補了梅州經開區在高端銅箔生產方面的空白,建立起了從高端銅箔、高端覆銅板到高端電路板的完整產業鏈。
梅州經開區的另一頭,廣東泓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Wi-Fi通信等物聯網模組多層高端印制電路板從這里產出并銷往全國。“目前,公司和三星等企業有著穩定的合作關系,為拓展下游產業鏈的一體化,持續向高質量、高價值領域延伸。公司和有多年關系的客戶達成合作,在梅江區繼續推動高端印制板及配套物聯網模組項目建設。”該公司副總經理溫群霞說。
“以前,梅江區承接珠三角的電子信息產業轉移,許多工廠生產的產品附加值較低,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品定位也逐步往高端化、智能化、后端邁升。”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東升園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肖威說。
雖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但要想緩解產業升級掣肘難題,對梅江區來說最迫切的是加快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近年來,梅江區堅持制造業當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瞄準電子信息產業這一新賽道,積極把握梅州加快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廣州增城對口幫扶和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機遇,全力做好補鏈文章,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
突出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精準招商,是其中一個重要抓手。梅江區聘請了17家電子信息行業骨干企業為招商引資顧問單位;簽約引進鼎泰高端電路板增資擴產項目、泓亞高端印制板及配套物聯網模組建設項目等5個項目,計劃總投資34.2億元,達產后預計實現總產值47億元、總稅收2.04億元;借助增城區—梅江區對口幫扶,承接8個“雙區”“兩個合作區”產業轉移項目。
同時,以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線路板龍頭企業為引領,吸引線路板單工序或全工序企業進入園區,補齊產業鏈條。例如,引進梅州嘉睿電子有限公司、梅州市富億達模具有限公司為上述龍頭企業做好生產前端工序配套;引入梅州市錦發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回收線路板企業固體廢棄物;引入吸引梅州市華禹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處理線路板排放廢水等。

“盈華電子作為這條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和園區的部分中游、下游企業有開展合作。我認為只有真正打通內循環,才能最大程度把產業鏈做強,把稅收留在本地,賦能高質量發展。”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遠泰說。
正如李遠泰所說,最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構建產業配套內循環、完善內部垂直分工和產業協同。園區就好比一個大的社區,居民是工廠,合作企業是鄰居,通過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促進企業間發生“耦合共生”反應,企業發展將更有底氣。
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梅州經開區不斷夯實上游、壯大中游、拓展下游,構建集銅箔、覆銅板、PCB、電子電器產品生產等上下游產業于一體的結構緊密的全產業鏈條,全力實現相鄰的企業產品互為配套,形成產品零運輸、利益共分享的共贏局面。
位于梅州經開區的梅州市錦發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錦發科技”)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再生能源行業企業,主要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料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廢氣、廢液、廢渣的回收利用。
“隨著我國環保產業體系正在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等領域快速拓展,我們這個行業前景很好,落戶梅州經開區后,和園區上百家企業均有合作,不用出園區就能開展業務,對我們企業和區內其他企業來說是一件雙贏的事情。”錦發科技負責人李健說。
同在園區內的龍宇電子(梅州)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各種規格的玻璃布基覆銅板、半固化片、多層板內層制作加工壓合,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汽車、計算機、電子信息、醫療、電視等電子電視設備。
“我們的主要客戶有華為、TCL、創維、景旺、中京電子等,僅在梅州經開區內,就與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梅州鼎泰電路板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業有合作。”龍宇電子管理部主任陳耐華說。

龍宇電子(梅州)有限公司與梅州經開區8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形成內循環鏈式發展產業生態。南方日報記者 何苑妮 攝
打通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內循環,強化供需對接、協同創新和產業共建,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等共生耦合,便是促進企業抱團鏈條式集聚發展,形成內循環鏈式發展產業生態和互惠共贏發展格局。
在強有力舉措下,產業頭部企業快速聚攏。截至2022年,梅州經開區共有上市企業4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20家、5億元以上企業5家。
產業項目接踵而至。盈華電子、梅州聯進化工有限公司項目一期投產、二期落地,鼎泰電路、梅州科捷電路板有限公司等13個總投資165億元的“打糧食”項目加快建設,工業投資比增164.9%。
“根據近幾年新能源迅猛發展勢頭,市場對電子信息,尤其是高端銅箔需求旺盛。通過企業調整經營戰略或引進項目增資擴充的行為,將有力推動全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做大做強。”肖威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梅州本土企業威華集團在2021年1月成立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將原中纖板廠改建為從事高端電子銅箔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這雖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但也會對電子信息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完善、培育強有力的產業集群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數據顯示,近幾年,梅州經開區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仍然保持著快速發展。園區工業總產值從2018年的77.05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04.27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由2018年的16.8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24.81億元。2022年,工業總產值90.6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1.35億元。
看到成果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當前產業質量效益偏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快,產業層次較低、鏈條較短,企業龍頭少、規模小等制約因素的存在。
梅州經開區是梅州市乃至廣東省重要的電路板生產制造基地,對梅江區工業發展意義重大,但僅土地、環保等硬性指標就為園區產業升級發展帶來了許多限制。
為此,梅江區深入開展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盤活低效閑置土地471畝,投入5.55億元完善園區設施,為優質項目騰出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梅州經開區對產生廢水、廢氣、危險廢物的工業企業下發整治通知,要求各相關企業按整治內容開展自查。凡是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法取得國家排污許可證的生產企業,自行退出生產活動;水耗指標超標企業,則自行采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換代、中水回用等方式,降低能耗、提升清潔生產水平。
近日召開的梅江區兩會提出,2023年,梅江區將繼續深化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提質增效擴容,推動南北兩個片區協同開發,高水平建設融灣合作發展平臺;持續推進經開區低效閑置用地盤活利用,完成廢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智慧園區信息平臺等項目建設,建好用好政府標準廠房,申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讓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價值。
支撐產業發展,梅江區不忘吸納人才,通過實施人才計劃培育產業創新源泉。
“我們公司屬于技術型企業,引進高素質人才對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而引進合適的人才光靠企業的力量是不夠的。”梅州市華禹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洪育佳說,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幫助下,企業依托新引進人才開展技術攻關所取得的成果,污水處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提高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為了有針對性、精準引進人才,梅江區近幾年開展了大量的專題調研、全區企事業單位急需緊缺人才摸查等。通過系統梳理分析,找準人才需求類型及引才制約因素,結合市委、市政府系列人才新政若干措施,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實施靶向引才。
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居,組織博士人才專場招聘會、高校宣傳推介會,梅江區積極開展人才政策宣傳,并在市級政策基礎上制定出臺教育博士20萬元的獎勵政策等措施,推動人才引進取得實質性效果。
看到梅江區制造業發展的良好勢頭,28歲的梅州小伙鐘偉彬通過人才引進回到家鄉,于去年7月入職盈華電子,成為一名銅箔研發工程師。
“原先在外工作時我一直關注著家鄉。得知現在梅州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產業鏈齊全,干事創業的氛圍很好。”鐘偉彬和女友商量一番后,決定一起回到梅州工作。

199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下稱“梅州經開區”);2006年,梅州經開區獲認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9年,梅州經開區獲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并先后獲評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省十大高質量發展突出經開區、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和廣東省特色產業園(電子電路制造)等稱號。
梅江區電子信息產業最早便萌芽于這7.06平方公里的園區土地上。
多年來,梅江區看準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前景,瞄準目標、繪好藍圖,依托梅州經開區這一載體,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全區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國威電子、博敏電子、志浩電子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初具規模,規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產值占比均超過80%,產業質量也不斷提高,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在把握大勢中搶抓機遇,要求梅江區全產業鏈推進,牢牢攥緊發展的主動權。
首先要下好產業規劃“先手棋”。產業要發展,規劃是引領。繼續落實《梅江區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順應通信產業向5G轉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趨勢,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加強精準招商、產業招商力度,補齊補強園區電子信息產業鏈,打造珠三角電子信息產業裝備配套產業基地、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加快“高端印制電路板—智能電子器件—產成品—應用創新”的產業體系構建。
其次要打好培育幫扶“主動仗”。強化龍頭企業領航,帶動上下游企業,以優質企業量變加速產業良性質變,不斷為產業鏈“補鈣壯骨”。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組織好產業鏈各環節有序合作、良性合作,促進業內企業研發、設備、物流、人才等資源共享,不斷增強產業鏈完整性和抗風險能力。
最后要拿出科技創新“制勝招”。產業要發展,創新是動力。科技創新在產業提檔升級過程中發揮著催化劑作用,能夠提高產品附加值,幫助企業取得競爭優勢。要以更大力度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科研投入、技改升級支持力度,加強產學研合作,助力企業在產品研發優化、關鍵技術突破上取得更多成果,全面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